在网上升富策略,寿司郎又名"寿司界迪士尼",一是因为点餐像玩游戏,二是因为排队猛如迪士尼。
寿司郎店门口也有一块预估等待时间的屏幕,网友拍的照片里,"等 180 分钟以上"颇为常见。
对熟悉寿司郎的人来说,这都不是事。去年 8 月,寿司郎的北京首店开业当天,排号超过 1700 桌,有网友吐槽,中午 12 点半就已经排到 600 多号了,硬等到下午 4 点半才吃上。下面评论区像玩"叠叠高",排 6 个小时、8 个小时,甚至有 10 个小时的。今年 4 月 2 日,西单大悦城店的排队系统被挤崩了,一度暂停线上取号。
如果你将这种狂热归结于"北京是美食荒漠",那实属偏见了。今年 4 月 10 日,寿司郎在广东珠海开店,随即有人透露,自己排了 10 个小时,把午饭熬成了夜宵。天上飞的地上爬的都吃遍的广东人,最终也逃不出寿司郎。
此外,广州、成都、重庆、苏州等地的寿司郎门店,均有上演排长队。
黄牛也没闲着,将一个号炒到 40-300 元不等。由于寿司郎店员会检查手机取号是否为截图或录屏,他们还编写了一个假的取号小程序。
寿司郎于 1984 年在日本成立,是一个回转寿司品牌,于 2021 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,在广州开设首店。但自 2023 年日本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后,国内大量日料店受到舆论影响,进入"至暗时刻"。同时,争鲜、禾绿等回转寿司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年,此品类难再刺激国人的好奇心。
到底,是谁在排队 6 小时,吃一顿回转寿司?
" 8 元一碟三文鱼"
"有这毅力,做什么都会成功的。"排队吃寿司郎的人,已成全网最受尊重的群体之一。连日媒都感到惊讶,报道了北京门店的排队盛况。
日本电视台新闻截图。
浏览探店帖子,"实惠"是最多人提及的词。
寿司郎的常规菜单中,有近一半是价格最低的红碟,为 10 元;价格最高的黑碟为 28 元,但仅有 5 种寿司。在不同时节,寿司郎会推出不同的限定菜品,如 5 元 /8 元的白碟寿司、8 元的三文鱼、10 元的金枪鱼大腹、8 元的焦糖鹅肝,以及各种打折活动。
大众点评显示,寿司郎的人均价格为 89-147 元升富策略,但也有不少美食博主会使用" 80 元吃到扶墙"的表述。
创新菜品也带来味蕾刺激。以广州地区的寿司郎菜单为例,光是金枪鱼和虾的手握寿司就有 20 种,包括香葱赤虾寿司、牛油果熟虾寿司、炙烧金枪鱼配柚子醋萝卜蓉寿司等等,但最出圈的还属马肉系列,从马肉刺身,到生马肉配柚子醋萝卜蓉,一份马肉你能尝出超 5 种味道——即便网友的评价两极分化。
另一个高频词是"好玩"。
寿司郎在经营一种边吃边玩的模式,每张桌配备电视一样大的屏幕,提供给顾客玩游戏和抽奖赢盲盒,消费积分也可换限量公仔——寿司郎的萌抱 IP 系列逐渐发展成熟,这些公仔造型均以寿司为灵感,各有自己的名字,如玉子咕咕鸡、三文鱼小白熊、章鱼小萌羊等。
小红书上超 3000 篇寿司郎公仔笔记下,没有人再去讨论" 600 积分(消费约 600 元)换一个公仔挂件值不值",集齐 12 个公仔挂件已然常态化;用 6666 积分(消费约 6666 元)兑换大号公仔抱枕的人,亦不在少数。
二手交易平台上,寿司郎的大号公仔抱枕最高标价为 1150 元。
有人开玩笑称,寿司郎其实是一家卖公仔的公司。据母公司 FOOD&LIFE COMPANIES 的历年财报,寿司郎的成本率保持在 45%-50%,高于普通餐饮业 30% 的成本率均值。寿司郎仍能实现低价的原因,除了依靠精密计算的流水线来提高出餐效率和降低废弃率,或也有 IP 业务在助力获客。
玩笑的声音多了,开始有人抱着迪士尼的公仔去寿司郎互动。他们通过摆拍公仔吃寿司的图片,营造出了乐园氛围,无形中进一步推高寿司郎的认知度。
寿司郎和迪士尼,两家毫不相干的公司,在中国产生了莫名的交融。
" 0 帧起飞的营销"
传播层面上,寿司郎的走红,是有一点子玄学在的。
2022 年已经出现在寿司郎日本地区菜单上的马肉寿司,近两年搭载猎奇心理与"职场牛马梗"在中国市场获得讨论声量。"当代牛马,品牛马人生"背后,给马肉寿司贴上了自嘲与玩梗的标签,某种程度上,其具备了成为社交工具的条件。
更多网友第一次听说寿司郎,是因为 2021 年的"鲑鱼之乱"。
当年 3 月,中国台湾各地民政局播报,近几日内有超 300 人申请将身份证名字改为"鲑鱼"。原来是寿司郎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:姓名与"鲑鱼"同音、同字、同顺序者全桌免费(如王鲑鱼)。
起初,还有人吐槽"谁真的会叫鲑鱼啊"升富策略,不料话音刚落就遭背刺,大街上一夜之间出现了林鲑鱼先生、吴鲑鱼善先生、董家鲑鱼女士、廖鲑鱼小姐 ……改着改着,网友们发现重名太多,只能继续加字,于是便有了"刘品汉帅鲑鱼""丘荣耀鲑寿司郎""谢漩涡鸣人鲑鱼"以及"张鲑鱼之梦"。
网友分享的身份证图片。
寿司郎也没想到,有朝一日会被顾客推上英国《卫报》、英国广播公司(BBC)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、《华盛顿邮报》等国际媒体。
亦由此在内地市场拥有了姓名。据不完全统计,当年有央视、光明网、澎湃新闻、中国新闻网等超 18 家权威媒体机构,以及数家自媒体,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或分析。
央视对"鲑鱼之乱"进行了报道。
"鲑鱼之乱"发生 6 个月后,即 2021 年 9 月,寿司郎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,在广州东方宝泰购物广场开出首店,并在 4 个月内在广州连开 3 家店,且都天天排队。广州寿司郎餐饮有限公司董事松田一成曾在当年透露:"从东方宝泰店开业以来,高峰期有超过 300 人在排队等候,日均 800 人到店。"
"一场 0 帧起飞的营销。"后来,有网友总结"鲑鱼之乱"之于寿司郎的意义。
但并非所有舆论都是正面的。
日本于 2023 年 8 月启动的核废水排海行为,给中国日料市场带来打击,有的日料店营业额腰斩,有的赶紧与日本供应链撇清关系,有的直接倒闭 ……
寿司郎的客流量也曾受影响。其在此前多篇传播稿件中以"原装进口"为主打招牌,另在 2023 年广州门店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,有部分产品来自日本。
因此,在 2024 年上半年,有不少网友发帖提及寿司郎没人排队的现象,"以前基本要排两三个小时,现在可以想去就去了"。
母公司 FOOD & LIFE COMMPANIES 亦在 2024 财年中期财报和前三季度报中坦言,由于进口限制和核污染水的排放,中国大陆的消费者数量明显减少,考虑到中国内地市场疲软,寿司郎采取选择性开店的策略。
从目前的排队盛况来看,寿司郎早已缓过来。"功臣"除了性价比优势与玩乐经营模式,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功劳。
早在 2017 年,元気寿司母公司就以 379 亿日元,收购了寿司郎母公司近 40% 的股份,并创建了一家合资控股公司,达到共同管理两个品牌在亚洲市场的店铺。母公司联手,无形中让寿司郎拥有了坚硬的后盾。
扩展不均衡
寿司郎同样是一个存在消费错位的品牌。
它的火爆,主要发生在华南、华北的在一二线城市,在其他地区的认知度一般。当北京网友排队排到腿抽筋时,小红书上有超 4 万篇笔记的主题为:"寿司郎是什么?"
母公司 FOOD & LIFE COMMPANIES 的 2024 财年半年报显示,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的前 6 个月,寿司郎内地市场营收为 56.97 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 2.6 亿元),占海外总营收的 13.7%。相较之下,同一报告期内,中国香港市场的营收为 153.11 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 7.1 亿元),占海外总营收的 36.8%。
这背后是寿司郎在内地市场扩张乏力。2021 年 9 月至 2025 年 3 月 26 日,寿司郎在内地市场仅开出 50 家门店,其中有 28 家在华南地区(广州、深圳等城市),华北地区的北京、天津各有 4 家店,上海则没有店。整体规模不够大,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寿司郎的天花板高度。
同一时间里,中国市场下的日料品牌在加速回血,将可能挤压寿司郎的发展空间。
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日料品类发展报告 2025》显示,2024 年我国日料市场规模为 690 亿元,同比上升 2.2%,预计在 2025 年将回升至 700 亿元。
网络声量方面,截至 2025 年 3 月,抖音平台"日料"相关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超 1 亿次的有 6 个,其中"日料"话题热度最高、视频播放量达 171 亿次。
同样截至 3 月,全国日料门店有超 5.4 万家,处于上升趋势。而这些"寿司郎友商们"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下沉趋势。红餐大数据显示,相较 2022 年和 2023 年,2024 年的日料店在一线 / 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占比下降了,在三线 / 四线的占比提升了,这无疑给寿司郎的扩张进程施加了压力。
何况,低价策略不难想,高性价比的日料品牌不只有寿司郎。
同样为回转寿司品牌的滨寿司,人均价格也在 85 元左右,今年 3 月也推出了大鲜虾寿司 8 元、温泉蛋乌冬面 10 元等优惠活动;N 多寿司、鲜目录寿司、池田寿司等,则把人均价格已将人均价格压到了 35 元以下。
《日料品类发展报告 2025》显示,在国内市场,人均消费在 80-100 元的寿司店占比仅 7.9%,人均消费 35 元以下的寿司店占比高达 53.7%。这意味着,寿司郎的性价比优势正在被内卷磨蚀。
网上,在一篇寿司郎生马肉寿司的测评帖子中,有一句话写道:"体验是挺新奇的,但可能不会吃第二次了,还是三文鱼这种传统的东西适合我。"
新鲜感褪去后,人们是否还愿意为一顿寿司排队 6 小时?寿司郎还要创造出新的卖点才行。
参考资料:
界 · 面 · 新 · 闻《寿司郎挺进北方市场,但在内地它不是很赚钱》
界 · 面 · 新 · 闻《寿司郎为什么总排长队?》
红餐产业研究院《日料品类发展报告 2025》升富策略
启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